当前位置: m6米乐网页版-m6米乐app >> 科学研究 >> 科研进展 >> 正文
南海所在海水罗非鱼精养系统抗生素抗性基因组(aro)和金属抗性基因组(mro)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撰写时间:2023-12-19 [来源:南海水产研究所 ]
海水罗非鱼精养过程水源水、池塘水和组织中的aro全谱特征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院级海水池塘养殖生态环境调控创新团队在海水罗非鱼精养过程抗生素抗性基因组(aro)和金属抗性基因组(mro)的来源、传播、关键影响因子和去除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为“无抗”绿色健康养殖科学防控aro和mro的传播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结果以“abundances and key driving factors of combined contaminations of antibiotic resistome and metal resistome in tilapia aquaculture”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jcr 1区,if 7.8)(苏浩昌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曹煜成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南海所创新团队应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围绕海水罗非鱼精养过程中aro和mro的来源、传播特征、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与环境微生物的相关性开展系统研究,结果发现:(1)水源水是海水罗非鱼精养系统中aro和mro的关键来源,含有上百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金属抗性基因,以多重耐药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氯霉素、β-内酰胺类抗性基因,及对镉、锌、铁等具有抗性的基因为优势。(2)质粒和放线菌是驱动海水罗非鱼精养过程aro和mro传播的关键影响因子。在质粒、整合子、插入序列等移动遗传因子中,质粒与aro/mro的正相关性最高,拟合曲线斜率分别为0.56和6.69,相关系数分别为0.93和0.97 (p < 0.05)。环境微生物中,放线菌(actinobacteria)与aro和mro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3)养殖生产中应合理使用渔用氧化消毒剂对水源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金属抗性基因进行干预、防控,降低其对水产健康养殖的潜在风险。
该研究得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23td57)、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b0202040001)、国家现代虾蟹产业技术体系(cars-48)、广东省驻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项目(ktp20210297)等联合资助。
该论文链接:
海水罗非鱼精养过程池塘水和组织中移动遗传因子与aro、mro的传播分析
海水罗非鱼精养过程养殖水体中mro与环境菌群的共现网络分析
海水罗非鱼精养过程环境菌群在各分类水平上的差异网络分析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