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6米乐网页版-m6米乐app >> 机构设置 >> 内设机构 >> 重点实验室 >> 正文
农业农村部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撰写时间:2018-07-17 [来源:南海水产研究所 ]
一、实验室简介
(一)基本情况
农业农村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经农业农村部2011年评估命名,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学科群”。立足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科技现状,以我国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大科技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近海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及生态保护、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以及养殖动物营养与病害防治等四大学科领域,承担渔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任务,为我国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二)发展历程
2002年11月,以1997年9月设立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与污染监控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基础,通过第四轮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评估,正式命名为“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农科教发[2002]10号)。
2007年,以“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基础,通过第五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命名为“农业部海水养殖生态与质量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办科[2007]28号)。
2011年,实验室参加了农业部组织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和遴选,被确定为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学科群的区域性重点实验室,更名为“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农科教[2011]8号)。
2016年,农业部组织对重点实验室和科学实验观测站开展“十二五”评估工作,实验室在该轮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2016年,农业部对部分学科群和重点实验室(站)进行了调整,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十三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名单的通知》(农办科[2016]29号),实验室继续被确定为农业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学科群的区域性重点实验室。根据相关要求,实验室重点研究领域调整为渔业资源养护与生态保护、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和养殖动物营养与病害防治等四个方向。
(三)研究方向
1、渔业资源养护与生态保护方向
主要从事资源调查评估与增殖养护、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等方面的重点研究任务。
2、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方向
主要从事水产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遗传育种和热带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重点研究任务。
3、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方向
主要从事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和养殖生态学等方面的重点研究任务。
4、养殖动物营养与病害防治方向
主要从事渔业病害防治、鱼类免疫机制、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重点研究任务。
(四)研究条件
实验室科研环境条件良好,现有实验室总面积5878平方米,下设海洋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渔业环境保护与生态调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海水养殖生物疾病控制、海水健康养养殖及渔业工程技术等5个功能实验室。拥有价值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96台(套),原值总计为3322.3万元。为开展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研究提供了硬件环境和条件保障。
二、 研究团队与人才培养
实验室现有固定在编人员71人,其中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1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5人,达到固定人数的50%;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9人。2017年实验室继续深入开展依托单位组织开展的“5511人才工程”,人才队伍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世贵获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实验室副主任张殿昌领衔的“南海海洋生物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科技创新团队”获水科院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区又君获广东省“扬帆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带头人;马振华和周发林获水科院中青年拔尖人才,段亚飞和李俊伟获院“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计划”,苏友禄获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2017年,实验室招收联合培养研究生22人,19位研究生全部通过论文答辩并毕业。
(一)学术委员会负责人
林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所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在第七届国际鱼类内分泌学学术大会上被授予“终身成就奖”。系统而创造性研究调控鱼类繁殖和生长的理论和技术。
江世贵,研究员,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斑节对虾产业体系科学家,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主要从事水产苗种工程、水产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
(二)实验室负责人
李纯厚,研究员,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水产学会理事,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秘书长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关键技术、海湾生态系统结构与健康评价、渔业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张殿昌,研究员,实验室副主任。南海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与遗传育种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批“百名科技英才培育计划”人选。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调控研究等。
(三)学术带头人
研究方向 |
学术带头人 |
研究任务 |
学科带头人 |
渔业资源养护与生态保护 |
李纯厚 |
资源调查评估与增殖养护 |
孙典荣 |
渔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
杜飞雁 |
||
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 |
刘永 |
||
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
张殿昌 |
水产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 |
张殿昌 |
优良新品种培育与配套养殖技术 |
周发林 |
||
热带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
马振华 |
||
水产生态养殖与新养殖模式 |
张家松 |
工厂化养殖理论与技术 |
张家松 |
池塘养殖环境调控 |
曹煜成 |
||
网箱养殖工程及装备 |
陶启友 |
||
浅海滩涂生态养殖 |
朱长波 |
||
养殖动物营养与病害防治 |
王江勇 |
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 |
林黑着 |
养殖动物病害防治 |
冯娟 |
三、科研项目及成果
(一)科研项目简介
2017年,实验室固定人员共主持和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共计156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78项,在研项目合同经费累计达1.55亿元,年度到位经费共5685.4 万元。其中,2017年新上科研项目51项,合同经费3052.6万元,新上项目到位经费2185.1万元。同时,实验室积极开展“四技服务”横向项目,年度合同经费3598.9万元,到位经费1204.4万元。
实验室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项目负责人 |
合同经费(万元) |
1 |
中国-东盟现代海洋渔业技术合作及产业化开发示范 |
国际合作项目 |
江世贵 |
6388.87 |
2 |
南海渔业资源调查评估 |
农业部重大财政专项 |
江世贵 |
5500 |
3 |
南海渔业资源增殖养护及渔场判别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
李纯厚 |
1642 |
4 |
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专项经费 |
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 |
张殿昌 |
280 |
5 |
南海及其附属岛礁海洋科学考察历史资料系统整编-南海渔业资源调查历史资料整编 |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 |
杜飞雁 |
281 |
6 |
人类活动对海湾生态环境影响的机理及其生物资源效应 |
973计划子课题 |
李纯厚、徐姗楠 |
133.7 |
7 |
中越北部湾渔业协定联合资源调查 |
农业部财政专项 |
邱永松、孙典荣 |
100 |
8 |
基于coi和28s rdna序列的长腹剑水蚤属遗传进化与地理分布关系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杜飞雁 |
26 |
9 |
高温胁迫下卵形鲳鲹仔、稚鱼脊柱畸形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马振华 |
24 |
(二)部分科研成果
2017年度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共发表学术论文122篇,其中,sci源期刊论文57篇;获国家授权专利35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出版专著7部;报批发布标准5项。
四、开放与共享
2011-2017年度,重点实验室共资助开放课题51项,开放课题资助经费百余万元。
2017年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申报单位 |
1 |
丁酸梭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段亚飞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南海水产研究所 |
2 |
组合生物滤池净化海水养殖外排水机理研究 |
张世羊 |
武汉理工大学 |
3 |
gnih对半滑舌鳎卵巢性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
王滨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
4 |
中国华南沿海华贵栉孔扇贝野生群体、养殖群体及不同壳色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 |
马海涛 |
中国科学院 南海海洋研究所 |
5 |
绿鳍马面鲀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 |
杨天燕 |
浙江海洋大学 |
重点实验室网站(网址:)
重点实验室微信公众号:南海渔业
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
开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