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金枪鱼等大洋性鱼类养殖开发与利用-m6米乐网页版

 南海金枪鱼等大洋性鱼类养殖开发与利用-m6米乐网页版

南海金枪鱼等大洋性鱼类养殖开发与利用

撰写时间:2022-04-12 [来源:南海水产研究所 ]

字号:
打印

获奖名称及等级:2021年度广东省动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广西海世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员:马振华,于刚,周胜杰,胡静,韦成昱,杨蕊,刘西磊,方伟

成果简介:

随着“向海经济”等战略思想的提出,以及近岸养殖空间的饱和,海水养殖水域从近岸向深远海发展;同时,基于我国南海丰富的渔业资源,更多的适养品种尤其是高端养殖品种陆续进入各产研人士眼帘。作为海洋水产养殖中较高价值的候选种,金枪鱼、鰤鱼等大洋性鱼类因适合50m深海鱼养殖而逐渐成为深远海网箱养殖新宠。为开拓海水养殖新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及助推深远海养殖高品质发展,项目以黄鳍金枪鱼、青干金枪鱼、鲣鱼及小头鲔等金枪鱼及高体鰤、黄尾鰤等鰤鱼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人工驯化养殖相关研发工作,并取得以下成果:

(1)项目构建了金枪鱼等大洋性鱼类幼鱼诱捕、转运技术体系。项目通过改变收网速度、角度及气浮圈上浮速度等,优化了现有灯光罩网诱捕技术;以成活率为评价指标,对转运过程中金枪鱼进行了基于抗逆性药物的降应激调试,成活率达78%,实现了金枪鱼野生幼鱼转运技术优化。

(2)项目创建了基于分子生物学、形态学的大洋性鱼类种类鉴定技术。项目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特异性及骨骼形态学观察,综合系统发育树及形态学对不同种类金枪鱼进行精准鉴定,为大洋性鱼类鉴定及市场贸易标准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3)项目构建了大洋性鱼类基础生物学理论及驯化养殖技术体系。项目对比分析了野生及人工养殖状态下大洋性鱼类生长特性、骨骼发育及酶活性、血清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构建了不同生存状态下金枪鱼生长发育模型及生化指标对比图谱;基于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深入对比分析了不同生存状态下个体摄食行为、饵料偏好等行为学特性,对人工养殖状态下机体生长规律及典型病害进行了鉴定分析,制定了相关病害防控技术,创新性的研发了金枪鱼、鰤鱼等大洋性鱼类循环水健康养殖模式,为大洋性鱼类绿色高效养殖奠定了技术基础。

(4)项目构建了人工驯养条件下大洋性鱼类品质调控技术体系。项目对不同生存状态及不同品种的金枪鱼、鰤鱼肌肉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价参数包括蛋白质、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等,对印证其营养价值、促进大洋性鱼类深远海养殖产业发展具有推动效果,为人工养殖效果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5)集成上述成果项目最终构建了大洋性鱼类捕捞-运输-养殖综合技术体系。该体系累计形成论著1部,研究论文20篇,授权专利3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项目成果经初步应用,近五年来新增产值4561.3万元,新增利润2176.9万元。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