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退渔还湖奔小康 邗江沿湖村打响渔文化民宿品牌-m6米乐网页版

当前位置: m6米乐网页版-m6米乐app >> 正文

国内渔业

江苏省扬州市:退渔还湖奔小康 邗江沿湖村打响渔文化民宿品牌

撰写时间:2020-07-13 [来源:新华日报 ]

字号:
打印

江苏扬州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53岁的全福珍从崇明岛回来了。23岁就去外地忙生计的她今年入职村里新成立的物业公司,因为她热情善交流被安排在小游船上做船娘。“又能挣钱又能照顾二老,每天上班都觉得忙的是自家事。”“以村为家”恰恰是这个小渔村“当家人”刘德宝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的朴素思路。

刘德宝2004年开始担任沿湖村村支书,为把“渔花子”的穷名声摘掉,他带着乡亲不等不靠填塘整地上岸定居。2020年,村里新砌的别墅迎来最后90户渔民,“全部上岸,退渔还湖12900亩。”为保住0.8平方公里的生存空间,沿湖村没有走引进外来资本的常规道路,而是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和发挥原住民的主动性,打响特色鲜明的渔文化民宿品牌。先后获得“国家级最美渔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去年,沿湖村接待游客16万人次,仅旅游收入就达2000万元。在奔小康的路上,刘德宝始终紧紧拉住乡亲们的“手”一起奔。

2004年,这个小渔村村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每年年终考核全镇倒数第一。为在陆地上有“立锥之地”,刘德宝带领全村人开始愚公移山式的填塘整地,同时说服老百姓把土地水面收归集体,这为后来村里两次产业转型解决了土地资源问题。

党员带头,做“领头羊”,这是沿湖村的治村铁律。退塘整地时,57年党龄的老党员金广来主动退还承包面积最大的50亩水塘,迈出填塘整地第一步。全村党员率先垂范,沿湖村在发展壮大村级经济的道路上才能策马扬鞭。村“两委”带领村民对湖滩养殖和捕捞生产重新整合,发展特种水产养殖,12900亩的塘口里,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水产品上市。刘德宝兑现了“改变落后面貌,让渔民有尊严”的目标。

还权于民,“三项组织”是沿湖村多年的治村法宝。2005年沿湖村决定推行“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监督”“全体党员审议”等三项民主机制,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增强村民归属感。“很多事情我一句话不要说,村民自己就讨论办好了。”放权,为刘德宝解决了不少棘手问题,也使他能腾出手来忙“大事”。

随着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推进,邵伯湖要退渔还湖,退出围网养殖,沿湖村果断将目光瞄准村里的生态和渔文化资源。2014年,刘德宝请北京的设计专家为全村做了一份乡村旅游规划。开始收集整理渔村传统特色文化;推动传统渔具制作、渔家面点制作等技艺申遗和邵伯湖渔博物馆建设,实现特色产业与特色文化的有机结合;村里还启动融渔业文化、渔业产业和三产旅游为一体的“印象邵伯湖”产业园综合开发项目。“5月12日渔博物馆开工建设,这张蓝图已经基本实现了。”站在时尚、文艺的渔家书房前,刘德宝说。

要想形成一个民宿村的氛围,村“两委”既要组织活动,又要带头示范。2015年,村里果断借债建了两个民宿“样板楼”,担任“管家”的大学生村官屠苏通过互联网推广手段,以渔文化为吆喝点的民宿很快吸引来一拨客人。短短几年,村里人逐渐开了窍,村里出现越来越多的餐馆和民宿,来自泰国的渔村媳妇做起渔家书屋的导游,俏鱼娘文化旅游公司推出一批旅游亲子互动项目。这个民宿村就这样“红”起来了。

“乡村振兴靠人,人的综合素质要和村里发展配套。”刘德宝表示。2014年刘德宝坚持建起渔家学堂,“只有下一代有文化、有出息了,我们渔民才能实现‘彻底的上岸’。”今年村里成立物业公司,40多岗位安排的全是村里人,“一是解决困难群体问题,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有活干,二是渔家的孩子毕业回家,也有不错的工作。”今年,在方巷镇的支持下,周边两个村600多亩土地和水面成了刘德宝放开手大干一场的新舞台,第一个生态旅游项目已在邻村落地。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