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m6米乐网页版-m6米乐app >> 正文
我国在南海布放首批国产北斗剖面浮标
撰写时间:2017-01-23 [来源: ]
随着第8个北斗剖面浮标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1”号综合科学考察船的后甲板徐徐放入南海中部海盆水域中,加上此前投放的7个浮标,我国首批国产北斗剖面浮标在南海布放完毕。日前的这次浮标布放标志着由我国主导建设的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正式拉开了序幕。 argo即实时地转海洋学观测阵,俗称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如同陆地上的气象站组成的天气预报观测网一样,单个的浮标相当于一个探空气球,而世界大洋上分布广泛的argo浮标就组成了覆盖全球的实时海洋观测系统。 此次布放的北斗剖面浮标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负责的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西太平洋argo实时海洋调查”重点项目出资购置。该浮标是由我国自主研发、且使用北斗卫星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和定位的自动剖面观测仪器设备,具有双向通信、搁浅保护等功能,投放入海后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参数,自动完成下潜—定深漂移—上浮—水面通信—下潜等循环工作过程。浮标通过携带的ctd传感器连续测量2000米水深内的海水温度和盐度剖面资料,可在海洋中连续工作2年~3年。 据悉,此前布放的7个浮标,已经按预先设定的观测周期,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顺利发送回多条海面至2000米水深范围内的温、盐度剖面资料。这些现场观测数据均符合国际argo计划规定的观测精度要求。目前,第一批由国产北斗剖面浮标获得的来自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的温、盐度剖面资料,均已通过全球通讯系统接口,与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argo计划成员国实时共享。 中国于2002年正式加入国际argo计划,并部署建设中国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已经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等海域布放了约350个argo剖面浮标,受设计寿命所限,目前仍有130多个在海上正常工作。 链接 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 按照国际argo计划和“全球argo”海洋观测网的建设目标,拟在西太平洋的典型边缘海——南海,水深超过1500米的海盆区域构建一个至少由20个剖面浮标组成的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为维持该观测网的长期运行,每年约需补充布放15个浮标),并建立南海argo区域中心,为本地区提供浮标信息接收与解码、观测资料处理与质量控制,以及衍生数据产品研发与交换共享等,成为全球argo实时海洋观测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承担起一个argo成员国和一个区域海洋大国的责任和义务,为南海业务化海洋学和基础研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长期观测资料。南海argo区域中心和南海argo区域海洋观测网掌握“以我为主、共同参与、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将由中方负责投资建设,吸收南海周边国家参与,获得的信息、资料有限度共享。 转自中国海洋报 |
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二维码
开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