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情况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经农业部2011年评估命名,依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属“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学科群”。实验室立足南海,面向全国,针对我国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和海水养殖业中存在的重大科技问题和国家需求,以促进“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开展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渔业环境保护与生态调控、海水健康高效养殖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应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研究任务,打造国家热带亚热带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中心。
(二)发展历程
实验室初期以依托单位于1997年9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批命名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与污染监控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基础建设,当时主要研究方向为“渔业生态环境、渔业资源和养殖环境调控”等。2002年5月,依托单位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渔业生态环境与污染监控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基础,申请第四轮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评估,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增养殖水域环境容量、污染调控与环境修复,环境污染对渔业资源和养殖种类的影响,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渔业生物多样性及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保护,渔业环境污染与水产病害发生关系及防治技术等。2002年11月7日通过第四轮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评估,并正式命名为“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农科教发[2002]10号)。2007年,依托单位以“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种质资源与养殖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基础,以“海水养殖生态调控与环境修复、海水健康高效养殖、养殖良种扩繁与质量控制以及海水养殖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为研究方向,申请第五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评估。并获命名“农业部海水养殖生态与质量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2006-2010)。
(三)人员结构
实验室现有固定在编人员40人,其中研究员13人,副研究员21人,助理研究员6人;固定人员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1名、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中央电视台“大地之子”1人,农业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学科首席科学家3人,中青年拔尖人才2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重点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5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名;按学历分,具有博士学位者20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6人;从年龄结构看,实验室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为38岁。已形成了年龄梯队明显,专业配备齐全的科研创新人才队伍体系。实验室建立了2个联合培养博士点,19个硕士点,1个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6人,联合培养在读博士和硕士生109人。
(四)主要研究成果
2011-2013年间,实验室共主持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8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1项,农业部重大财政项目、农业部财政专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24项。分别比“十一五”同期增长40%和30%。
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次,分别是“深水抗风浪网箱装备研制与应用”分别获得2011年度广东省科技奖励一等奖和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凡纳滨对虾工程化高效养殖技术应用推广”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南海水产种质资源库构建与共享利用”分别获得2011年度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和 2012年度海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及其生态系统水平管理”获得 201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石斑鱼规模化种苗培育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推广”获得2012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共获得授权专利85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公开 发表论文568篇,其中71篇sci收录,出版专著14部(主编12部、参编2部)。对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建设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