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厚 实验室主任-m6米乐网页版

 
 
  现在时间是: 站点搜索
李纯厚 实验室主任
来源: 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实验室    更新: 2017/07/13 22:48  
李纯厚 实验室主任
    李纯厚,研究员,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水产学会理事,渔业资环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自2002年任研究员以来,先后主持和协助主持参加各类科研项目50多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35项,累计到所科研经费2277多万元;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2 篇(第1作者18 篇,通讯作者55篇),包括sci/ei收录9篇;以第1作者出版专著1部,合作出版专著12部,出版专业图集13卷;获授权专利11项 ,其中发明专利3项。先后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5项(22奖次) ,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现兼任广东海洋大学、上海洋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和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培养硕士研究生41名,其中已毕业硕士生26名,在读10名 ,培养博士后工作站博士1名。近十年来,主要创新科研成果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技术和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管理决策依据。
    
一是创建了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评价技术和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评价模型,提出了自然保护区评价技术规范和自然保护区调整评价技术规范;二是系统研究了海湾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响应,建立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定量评估了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湾生态系统演替的时空规律、生态效应及生态响应;三是开展了南海主要渔业湿地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的“三生”系统研究,建立了渔业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系统,综合评价了我国渔业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渔业(湿地)生态环境与社会生产和生活(“三生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出版专著1部,发表相关论文30多篇。              
             
              (2)全面系统阐明了近20年来南海北部重要海湾渔业资源及栖息环境变化趋势,建立了南海北部渔业可持续利用对策。
    
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第二完成人),对南海北部近海海域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开展了长时间序列的调查评估,阐明了南海北部主要海湾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估算和预测了主要渔业经济种类的利用程度及资源变化趋势,提出了当前开捕规格太小,捕捞结构不合理是造成近海资源利用不合理的新观点;定量解析了南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系统地分析了南海北部近海从河口、沿岸至大陆架外缘海域的鱼类群落格局及其与水文环境的关系,揭示了南海北部鱼类群落的水深成带分布规律,创建了生态系统水平近海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技术平台。              
             
              (3)阐述了养殖池塘环境退化机理,构建了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
    
针对养殖池塘内源性污染日益严重,水产品质量安全影响日显突出的状况,系统研究了养殖池塘的环境负荷、退化机制,开发了环境调控配套技术,构建了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新模式。一是建立了池塘养殖环境与养殖水产品质量综合评价模式,阐述了池塘养殖环境的退化机理;二是从生态能量学的观点,阐述了养殖池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及变化特点,建立了对虾养殖池塘能量流动分室模型,揭示了养殖过程中氮、磷污染产生的关键环节,提出了养殖环境调控的理论依据;三是针对影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和恶化的关键生态要素,研究并创建了无公害水产养殖环境综合调控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环境调控效率提高15%以上;四是研发构建了基于高集成水处理装备、节能高效型循环水处理系统工艺和高位池循环水养殖配套技术为一体的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新模式,实现对传统高位池养殖模式的技术升级,循环水养殖效果达到2400-3500kg/亩/茬,经济效益同比提高达40%;五是开展了广泛地推广应用,建立了6个无公害水产养殖环境综合调控示范区和2个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示范区,总示范面积7520公顷,技术推广15000多公顷,成果辐射面积50000多公顷;六是发表论文45篇,获授权专利7项,培养硕士研究生9名。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231号   邮政编码:510300 / 电话:020-84457660 / 传真:020-84451442 / 邮箱:keylab@scsfri.ac.cn
m6米乐app的版权所有 @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