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0-31日,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指导下,“2018中国水产品加工大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农业农村部于康震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辽宁省郝春荣副省长致辞。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张显良局长主持会议。
本届水产品加工大会由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分会、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水产资源高值化利用工作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冷冻调理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共同承办。
开幕式结束后,会议全体代表列席了农业农村部“全国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会”。会议总结交流了全国各地推进渔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做法、成效和经验,部署了下一步工作。
大连市、山东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北省、江西省等地分享了当地渔业生产加工情况和推进一二三产融合的做法和经验。华中农业大学熊善柏教授从学术角度做了经验分享。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做了题为《关于水产食品卡脖子技术的一点思考》的报告。朱院士指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离不开水产食品产业,而水产食品加工业在产业链中处于龙头地位。2017年全国各类水产加工企业9674家,年加工能力达到2926万吨,水产品加工率为41.58%。同时,水产食品加工业也是联系原料和市场的纽带,水产食品对人类健康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目前一些方面的水产品加工技术仍存在一些“卡脖子”技术。朱院士详细介绍了水产食品自溶的机理及控制策略,水产食品保活、保鲜中分子基础、水产食品原料品质与风味形成机制等九方面的内容。最后提出,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向标准化、工业化方向发展。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水产品领域)授牌仪式。
下午召开加工大会主论坛。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薛长湖教授,阐述了《海洋水产品加工发展趋势与展望》。薛教授强调未来水产加工业绿色发展和技术创新是两大趋势。其中,产业绿色发展目标是“健康、循环、高效、低耗”,这就要求水产品加工要实现安全化、高质化、生物化、功能化。技术发展趋势中,薛教授全面介绍了鲜活水产品绿色冷链物流与品质保持技术、水产品超高压物理保鲜技术、水产品高级干燥等技术创新领域与方向。
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来好,讲述了《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与一、二、三产业融合》。李来好副所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的基本情况和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并从一二三产融合角度,特别强调了水产品加工业在水产链条中承上启下的意义。他谈到水产品加工业可以带动养殖、捕捞的发展。同时,随着加工技术的进步,不断研发创造出更多新产品,有利于带动、甚至引领消费,解决水产品市场供应的痛点。
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联珠介绍了《标准对我国水产加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王老师首先回顾了水产品标准的发展历程,在产业发展中标准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她提出标准的发展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对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号召企业更多地参与到标准制定中来,做好标准,用好标准,让更多地标准切实地发挥积极作用,共同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地繁荣发展。
北海道大学水产科学学院副院长川合裕史向大家分享了《日本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川合教授分享了日本水产加工业丰富的数据和信息,以及产业发展的整体状况。其中,2017年日本鱼糜制品占食用水产品的32.2%,是日本第一大水产加工品。由于环保等原因,日本近年来部分捕捞渔获物呈下降趋势,这也导致一些水产加工厂不得不采取一些减产等应对措施。从市场与消费来看,日本国内消费者对深加工水产品有很大的需求。此外,川合教授还介绍了几项水产品加工技术。他提到通过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日本国内也开发了很多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
大会还设置了六个分论坛和三个研究生分论坛,阐释水产品创新加工、营养、保鲜、冷链等技术前沿、直击市场热点、示范产学研互动。
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政、产、学、研搭建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实现了中国水产品加工业的大团聚。大会帮助政府主管部门深入了解了产业发展现状、需求和瓶颈问题;为专家学者们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应用和推广,增加了展示与对接的窗口;同时,也为水产品加工企业,寻找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的m6米乐网页版的合作伙伴,构建了有益桥梁。参会代表对大会的召开给予了一致肯定,并对明年的大会寄予更高期望。
(国家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海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大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供稿)